2020年双十一的冰火两重天-监管趋紧

今年的网络购物节“双十一”过后,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宣布,全天实现成交额4982亿元,同比增长85.62%。

这一增幅远超去年。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疫情期间中国消费者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拉长预售期,以及定金和尾款的规则设置,使当天统计得到的交易额大涨。

虽然交易额大涨,但阿里巴巴的股价暴跌——从11月初的310美元,跌至266美元,市值蒸发120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在疫情中迎来暴涨的互联网新秀Zoom的市值。

投资界普遍认为,背后原因是,11月以来中国监管层先后推出针对网络贷款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强力监管措施,一拳打在阿里的关联公司“蚂蚁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花呗和借呗上,另一拳打在阿里的主营业务电商平台天猫和淘宝上。

两个监管新规目前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这两拳对阿里系公司乃至其它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具体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销量暴涨背后:被拉长的“双十一”

往年,双十一从零点开始,逐步披露交易额数据,几秒破十亿,几分钟破百亿。一觉醒来,发现数字可能已经过千亿,然后在下午某个时段超过去年,当晚零点再宣布全天交易额。

但今年的双十一则让外界惊叹,零点开始刚过去半个小时,就公布第一个成交额3723亿元——看上去,中国消费者在30分钟内迸发的购买力就已经超过去年已经颇为可观的2684亿元,而且超了1000多亿元。

不过当双十一全天过去,阿里巴巴公布总交易额达到4982亿元,涨幅超过85%,远超去年26%的增幅。

平台拉长了今年的预售期,从11月1日开始可以支付定金,并在11月11日支付尾款,而且还将11月1日至3日设为另一个促销期,与“双十一”当天优惠力度相同。

通过这种方式,长达11天的交易额大略被压缩到两个时间段——1日至3日和11日当天。事实上,4982亿元也分别是在这两个时间段交易的总和,其中1日至3日录得1266亿元,11日全天3716亿元。

销量暴涨背后:中国消费是否在复苏

虽然在数据统计方式上与往年不同,但今年双十一同样创造了惊人的销量。

相比之下,上个月,美国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举行为了期两天的Prime Day会员日促销活动。类似的促销活动,天猫创造的交易额是亚马逊的25倍。

对疫情后复苏中的中国经济而言,是急需的一剂强心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博认为,由于新冠疫情,许多中国人不能出国,这实际上刺激了在线消费。

这种刺激还有外溢效应,除了阿里系的电商平台,中国整个消费市场都在响应双十一的节日气氛——天猫的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在11月1日至11日录得销量2715亿元,同比增长32.8%;11月11日苏宁的单日线上成交量增长75%;家乐福到家服务订单同比增长420%。

值得注意的是,对很多国际品牌而言,欧美等主要市场疫情依然肆虐,中国成为唯一开始快速恢复的消费市场,参与双十一“甩货”,对品牌渡过当前的经济困境至关重要。

今年,巴黎世家(Balenciaga )、普拉达(Prada )、迪奥(Dior)、卡地亚(Cartier)等200多家奢侈品品牌,在双十一中躬身入局,参与到打折促销的浪潮中。参与品牌数量是去年的两倍有余。

往年,奢侈品牌并不情愿放下身段打折促销,因为会损害品牌高端的定位。

数字经济资讯公司Publicis Sapient资深研究员安迪·哈利威尔(Andy Halliwell)表示,国际品牌都在寻找任何替代性的方式来提高收入,像中国这样复苏较快的市场,对这些品牌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这也是高端品牌抛售春夏库存的机会,这些库存由于疫情封锁而卖不出去。

CHERIRED红柒电商,天猫国际认证5星级服务商,专注国际品牌,地标上海。